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

彰化一日遊-吳晟書屋

五月中旬看到公視播出有關吳晟書屋的新聞後,就一直計畫前往。鄉土詩人吳晟在彰化溪州自家老宅前蓋了一棟新宅院,專門給書住。看到公視新聞時,sj很興奮地說,學生時代國文課有讀過吳晟老師的詩作「甜蜜的負荷」,很想找時間去這棟書屋看看,在吳晟blog上查到確切地址後便立即規劃彰化行程。

離開埤頭鄉-「稻米博物館」後,照著在地人指示路線走,轉往溪州鄉-「吳晟書屋」。從埤頭鄉到溪州鄉很近,我們沿路欣賞稻田,快到目的地時居然轉錯彎迷路了。都市人在鄉下迷路真的很緊張,很怕開車開到最後沒有路可開,不然就是開進稻田裡。還好路邊有個阿公騎摩托車跟田裡農夫在聊天,我只跟他說我要找吳晟的老家,也沒講住址,他馬上用手比著某個宅院說,那間就是吳晟的家。我一臉茫然,他說的方向有一堆房子,我根本不知道哪間三合院才是我要找的。阿公看我臉上寫著「聽無」兩個字,立刻發揮鄉下人熱情友善的一面,很豪邁地說要騎車在前面帶路,就這樣我們開車跟著好心在地人後面走,一下子就找到目的地了。

看到跟電視上一樣的書屋時,終於放下心中大石頭,我們找到了。當天有四、五部車停在三合院前,我心想今天來看書屋的人真多。奇怪的是,怎麼書屋裡沒半個人? 我問sj到底可不可以進去裡面參觀? 他說新聞上報導歡迎愛書人共襄盛舉,所以應該可以進去吧?!我看書屋沒上鎖,就大膽地走進瞧瞧。

書屋比我想像要大很多,感覺有三層樓高,屋子裡藏書豐富,經過歸納整理擺設整齊,看得出吳晟老師的用心,這些書都是無價之寶,ssh在書屋裡興奮地跑跳,我得小心他不要在這裡發揮撕書的功力。參觀書屋後準備離開時,三合院主人出現了,是吳晟老師的太太。我向師母說明我們的來意後才知道,原來書屋不是給像我們這種觀光客參觀的。一開始看到三合院前停了好幾部車也不是遊客的車。師母說,那些車都是他們自家人的車,兒子媳婦孫子全家大小都在三合院裡睡午覺。我聽完後開始緊張,這麼說來,我們是私闖民宅。新聞上的報導原意應該不是邀請大家去書屋參觀。我們大剌剌地把車開進別人家,又走進去逛了一圈,真是白目極了。鄉下地方有些人家是門戶不上鎖的,但不上鎖不代表你可以進去。搞清楚真相後,趕緊跟師母道歉,表明我們沒有歹念,不是小偷,只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的都市傻子。

正連忙表示道歉之意時,吳晟老師也從三合院走了出來,他請我們到書屋泡茶聊聊天,過程中,他看到ssh很怕踩到樹葉,就跟我們聊到「標籤理論」。如果你在孩子面前一直說他很怕樹葉,或是說他就是不愛讀書.....等等話語,這就是給孩子貼上標籤,這樣孩子就會漸向大人貼的負面標籤發展,相反地,若是我們以正面鼓勵方式,常對孩子說,你好棒,肯定孩子的學習熱情與信心,孩子自然會充滿更多正面能量,滋養他在人生過程中面對各種挑戰的勇氣、耐心與毅力。

此外老師也提到對於母語保存的重要性,提醒我們在家裡多說母語,讓小孩從小在多語環境中成長,可以增強對於母語文化的保存。對於上幼稚園前是否自己帶小孩或是交給保姆帶?老師也偏好我們能夠在孩子上學前,多培養親子感情,給孩子更健全的兒時身心發展。

實際與在學時課文作者聊天談心的經驗,讓人感覺補滿了生命中原本缺少的某一塊,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與吳晟老師一家人談天。

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

彰化一日遊-中興穀堡

終於等到週末好天氣,驅車前往彰化,此行有二個參訪目標,一是埤頭鄉「中興穀堡」,二是溪州鄉「吳晟書屋」。

中興穀堡位於彰化縣埤頭鄉,2010年1月中旬正式營運,是一座由民間企業成立的稻米博物館,歐式風格的城堡建築就蓋在稻米工廠內。進入博物館搭電梯從二樓開始參觀,二樓展區規劃完善,展示各種稻米農具與製米機具,細說稻米歷史,分辨稻米種類,告訴你哪一種米是由哪位農夫種植,什麼米能夠為國爭光外銷到日本去,從二樓窗戶往下看就是米倉現場作業,館方也提供各種米食DIY課程,只要預約就可以自己動手碾米、爆米香、做三角飯糰或客家麻糬,凡是跟米有關知識,這裡都學得到。像我這種都市裡的「莊腳俗」,參觀過稻米博物館後才懂得何謂「粒粒皆辛苦」。

一樓是販賣各種與米相關的商品,個人覺得米漿口味冰淇淋不錯吃,一隻40元,純米冰淇淋則不推薦,沒有米的味道,很像香草冰淇淋。糙米米麩跟米製牛軋糖是我覺得值得買的伴手禮,牛軋糖現場可以試吃,不仿吃過後再決定是否購買,我看SSH連吃兩塊,原來米製牛軋糖質地偏軟,小朋友也咬得動,才決定買回家解解饞。

耳熟能詳的「有點黏又不會太黏」,就是中興米的招牌廣告。聯米企業將事業重心北移至樹林,並成功行銷品牌「中興米」後,又回鄉彰化埤頭設廠,以濁水溪流域的優良稻米為原料,用心經營台灣傳統米文化,也逐步邁向年營業額高達20億的米食王國。

離開前,詢問館方人員如何前往溪州,在地人指引一條直達路線,不需再從北斗交流道上國道,因為埤頭鄉與溪州鄉相鄰,中興穀堡大門前那條路往左直直開就到溪州鄉。館員還教我們,北斗其實應該唸成「寶斗」,如果你念「北斗」,人家就知道你是外地來的,買東西會買貴。這種只有在地人才懂得知識,我們很幸運地學到了。


博物館入口處


二層高歐式城堡建築


自費體驗各種米食DIY,採預約制


員工辦公室


拍張照留念


一樓戶外庭園


買支米漿冰淇淋坐在這裡樂活一下


一樓庭園出口








園區處處都是可愛裝飾

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

別當自作聰明的程式設計師(我認錯)

Bruce Sterling 轉貼了一篇標題為 Mea Culpa (我認錯) 的程式設計師反省文。並重新定標題為別當自作聰明的程式設計師。原作者是從 1969 年就開始進入程式設計領域,已有超過四十年程式設計經驗的 Jonathan Edwards。Bruce Sterling 認為文中的反省並不只是作為單一程式設計師的反省文,而是整個軟體產業需要一起面對的共業。

摘譯如下:

程式設計因為需要高度的分析能力,常常讓我們陷入一個誤區,為了提高程式設計能力,而不斷讓優秀的程式設計師擁有強大的優越感,自認為高人很多等,特別是相對於平庸的程式設計師,我們都希望盡情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,得到同儕的仰慕眼光。但在之後的大半輩子裡,我痛苦的領悟到程式設計的重點在於態度、而非聰明才智。

現實問題的磨難最容易激發出聰明才智的創意靈感,但結果的表象雖然讓人驚喜於充滿創意的解決方案,實際上卻是後續長期維護災難的開端。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程式設計方式,但卻可能深藏著無數的深層炸彈,在日後一一引爆。

而在日後維護過程中,可能我們又會自我優越的認為,只有我才能解決其他平庸者無法解決的精密設計疏失,比如特製的資料庫系統,多線程(multi-threaded)的作業系統。

後來我把整個系統轉移到新框架上,解決掉讓人困擾了二十年的長期維護工作。這痛苦的領悟與經驗讓我瞭解,程式設計不是當最聰明的人,程式設計告訴我的是軟體是如此的複雜,讓全世界最聰明的菁英都顯得微不足道;不要想單靠一己之力解決所有複雜的問題。程式設計的重點在於簡化與慣例。把這句話倒著刺青到你的額頭上,這樣每次看到螢幕中的你都可以提醒自己這項原則。其中最重要的是態度:努力工作、負責任、專注在實際問題,而非未經驗證的猜測。

程式設計其實跟其他的工程與設計不盡相同。其中的主流文化常常陷在前面說的自我感覺良好誤區。就像是格列佛遊記般,只是多了大括號,中括號,縮排位置,要不要加小括號等議題。我們唯一同意的是其他程式設計師有多愚蠢,但我們應該自己試著 Google 一下"愚蠢的程式設計師",就會看到自己也名列其中。

程式設計技術的提升仰賴於文化的提升,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耐心、持續的付出、分享交流我們學習到的經驗與心得。

參考文獻:

  1. Programmers should stop being such smart-alecks
  2. Mea Culpa

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
OpenBSD 開發與版本控管流程

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在每次版本發行時,能夠不再因為重大軟體瑕疵
而延遲、改變時程?

OpenBSD 的開發流程,告訴我們的是開發流程與軟體品質的密切關
係,OpenBSD 團隊如何克服開發、測試時人性懶惰的弱點?以及他
們考量哪些重點?做了什麼?80 位開發成員如何互動來確保軟體品
質。

首先是對發行版本這項工程的定義:用科學方法設計、開發結構、
機械、裝置或製造過程;不論是處理個別單一項工作,或是整合成
一體的工作;也是對於建構、操作有完整認知的過程;在特定控制
變因內預測行為;所有針對特定功能、經濟運作、保全生命財產安
全等都算是工程的定義。

一般商業公司有足夠的人力、資金、時間可以同時有開發、測試團
隊一起運作,但是開放源碼軟體在這種執行模式下會有問題...發行
的軟體版本通常是未經完整測試的產品,需要持續修正。

發行版本的理想程序是:全部程式碼都經過測試、經過最多人測試
、最短的測試時間、最少的痛苦除錯...當然實際上我們只能取到折
衷方案。

完美的發行理想程序可以帶給我們:沒有重大錯誤造成使用者退回
上一版、大部份的新開發功能都可正常使用、開發者開心、使用者
歡喜、可以在發行版本後快速回到功能開發。

但實際上常是發行版本後,進入維護版本的除錯無間地獄...

最常見的流程就是:開發 --> 準備發行版本放慢開發腳步 -->
Tag/branch release tree --> Test & Fix --> Product N
通常是在 branch 之後交由發行版本的團隊進行 build/test,然後發
現錯誤需要 bug fix merge 回 trunk,或需要由 trunk merge 到發
行的 branch,就一直循環....直到真正修完錯誤,或是大家都精疲力
盡,結果通常是:好吧,只能出這版了!

其中的問題點在於:
一、只有少數人在測試
二、開發者在要發行版本的 branch 除錯修改程式
三、發行後的重點變成維護產品 branch
四、流程容易拖延
五、許多開發者陣亡(指對這個產品的心靈已死)

OpenBSD 進入 Tag/branch 之前的開發流程:

減慢開發速度,進行回歸測試-->鎖定 API/ABI 不再變更-->
早期套件 build test -->鎖定 tree(需經認可後才能再更動)-->
開發者執行測試工作-->Tag/Branch-->解除鎖定-->修改細項-->
正常開發步調-->重大更新-->六月個的開發週期-->減慢開發速度

1.
其中的發行版本修改,都只需要做到微調的動作。並且我們會使
用自己的產品來進行開發(Eat our own dog food)。

2.
鎖定 API/ABI 的原因:此時上層軟體套件才可以編譯,並可同時
發現影響版本發行的重大議題。每天都會編譯程式碼。Daily snapshot.
在編譯軟體套件時發現的回歸測試錯誤,在此時就已經開始修正。
修正完畢後才進行 tag/branch, 接著 unlock 後就可以回到 mainline
持續開發。

3.
鎖定的動作是不預警的,因為人們容易忽略行事曆中的例行事項,
針對測試週期的結果,降低過多錯誤的開發者修改程式的權利。

4.
所有工程師都會參與發行版本時的每一步流程。這可以避免短缺的
測試人力。

5.
作者也承認是因為 OpenBSD 的管理作風比較接近獨裁(theo),因
此其他開放源碼專案可能無法直接套用這個方法,但是對於軟體開
發公司就相當有用了。

相關連結:

The OpenBSD release process, A success story

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

Ylian Saint-hilaire 在 Intel 的成功方程式

Ylian Saint-hilaire 在 Intel 創新未來部門決定哪些事情該做,又該
放下哪些工作的判斷方法上,提出了一套方程式。當然他也謙稱許
多教導人們成功的書籍都提出類似的方程式,而這只是個粗略的概
念,如果讀者想要套用數據進去,請自行負責判斷後果 :P

主要判斷的依據是看產出的智慧價值扣除花費的心力後,還有多少
價值的觀念為出發點:

智慧價值 - 花費的心力 = 創意 X 市場優勢 X 通路 X 商業利益

其中又把市場優勢細分為:

市場優勢 = 平台優勢 + 技術優勢 + 地位(品牌)優勢

商業利益的判斷也可以細分為:

商業利益 = 平台軟體服務 + 直接收入 + 產品附加價值

依此再配合個人或公司的情況代入數據後,也許下次做判斷,你
可以有更客觀的數據佐證,而非每每猶疑不定,決定了又怕後悔。

相關連結:

Intel Software Network Blogs: My formula for success by Ylian Saint-hilaire

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

巨無霸小黃瓜

老爸時常拿他用心栽培的蔬菜水果跟我細說園藝的樂趣。我是有聽沒有懂,因為不管是種花種草,還是種蔬菜種水果,我都沒有興趣,我討厭泥土裡的小蟲,任何活的植物到我手裡也一定變枯木。
熱愛種植的老爸,把陽台種滿蔬菜水果,最近,老爸細心呵護,為避免光害蟲害還特別套上紙袋的小黃瓜也陸續成熟。我帶ssh體驗如何收成,只是沒想到居然有一條長成這個樣,剛摘下拿給ssh時,他嚇的立刻躲開。這種 king size應該沒人敢吃吧。


跟30*30 cm磁磚格比較


跟光碟片比較


跟原子筆比較


再比一次


拿尺一量......35cm


正常小黃瓜跟巨無霸一比.....甘拜下風